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欢迎访问萍乡公交网!
学海泛舟

论萍城交通拥堵成因及治堵攻略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人们的收入和购买力水平也大幅度提升,小汽车渐入寻常百姓家,萍乡城区交通流量越来越大、交通状况越来越复杂、交通拥堵越来越突出,对城市交通管理造成的冲击和压力越发突显,车辆多、道路挤、交通秩序混乱等城市交通问题反过来制约经济发展、削弱城市活力、浪费人们大量的出行时间以及能源和城市空间。目前,萍城老城区的交通拥堵业已成为焦点问题,治堵刻不容缓,须提前“出招”。

综观全国论交通,治堵已不再是一线、二线城市的“专利”和“特色”,萍城重度堵车计日而待,车与路的矛盾必然是纠结难缠的。政府既是城市的管理者,又是城市的经营者,如何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是政府攻关课题,也是贯穿于整个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难题。因此,本文结合萍乡城市交通现状及拥堵成因,提出公交优先、科学规划道路及配套设施为主要内容的城市交通发展理念,采取增强城市公交吸引力、均衡新老城区交通需求等一系列治堵攻略。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现状拥堵成因治堵攻略

一、主城区交通概况

萍乡属于中等城市,中心城区面积约85.7平方公里,城区道路总长度256.14公里,以平面混合交通为主。建成区拥有八一路、跃进路、公园路、环城路、滨河路、建设路、安源大道、萍安大道等主干道,红绿灯交叉路口40多处,铁路交叉路口4个、涵洞桥9个,跨河路面桥梁11座,日均上路机动车逾10万辆,新城区机动车辆时速40公里左右,老城区机动车辆时速20公里以内,呈现出“新城区疏、老城区密”的交通形态。

二、老城区交通拥堵的成因

从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剖析老城区交通拥堵的成因,对于当前和今后缓解整个萍城交通拥堵具有现实意义。经调查分析,造成老城区交通拥堵的原因是多样的,既有通过观察便可获知的表层原因,又有隐藏在事物表象后面的深层症结。

(一)表层原因

2.1.1城市私家汽车迅猛增长。随着社会经济和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中低档小汽车价位大幅度下降,人们收入水平又逐年提高,普通百姓拥有一辆小轿车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全新的汽车时代正向我们走来。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市私家车数量也在迅速增长,2005年至2014年的十年间,我市机动车保有量由1.35万辆增加到12.12万辆(大车由1526辆增长到8528辆;小车由12023辆增长到112706辆;摩托车由109062辆增长到266137辆),大概增长了10倍,而同期道路通车里程仅增长2倍。

2.1.2城市公交设施建设滞后。城市公共交通包括传统的公共汽车、出租汽车、电车和现代化的地铁、轻轨等,多数中小城市仅仅是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两个部分。由于种种原因,我市城市公交基础设施“短板”,出行与路网结构不合理,公交覆盖率低、换乘不便、车辆拥挤、准点性差等问题较为突出,对于注重出行舒适度和时间较紧的人群来说缺乏吸引力。据统计,我市公交车总数420标台,年均客运量9000万人次,公交分担率不到20%,对比一线、二线城市相差近30%。

(二)深层原因

2.2.1道路基础设施存在局限性。由于道路设施受到土地、资金、拆迁和城市规划的限制,以及地形、地貌等先天条件不足的影响,至今没有建设一条配套的环城公路,以往城市的规划也为交通拥堵埋下了“伏笔”,红绿灯交叉路口密集,各类市场、学校、医院和行政企事业单位集中在老城区,大量的日常交通出行需要通过市中心,造成老城区流量集中,潮汐交通现象明显,交通分布不平衡。目前,公园路、西环路、跃进路、八一路等道路流量饱和,交通系统运行脆弱,再遇上重大节日、恶劣天气、道路施工、突发事件、火车通行等外部因素,易造成区域性堵车。尤其是城南、城东铁路道口是老城区道路的堵点,严重影响了城东、城西乃至城区内的道路畅通,路阻路堵现象尤为突出。

2.2.2城市交通秩序缺乏规范性。在造成交通拥堵的各种因素中,交通参与者的行为直接影响运行秩序,存在的主要乱象和行为陋习是:一是机动车超速行驶、未按规定让行、逆向行驶、违法违规会车、随意调头等不文明行为,再有一些公交车辆运营行为不规范,不靠边“二次进站”加剧了道路拥堵;二是行人不走人行道、不走斑马线横穿马路、跨栏过马路等;三是骑摩托车人员有空就钻、有路就抢、随意穿行、逆行、不靠边行、闯红灯等;四是城区公交站点站台设置不科学、不合理,站台站距偏短,站台规模偏小,老城区几乎没有港湾式站台,一些重合线的站台因建设规模小而无法满足流量较大的公交运力正常停靠,造成道路阵发性堵塞,也给安全带来了较大隐患。调查显示,在交通高峰时段和点段,不文明行为造成车辆在路上停留1分钟,就会导致后面0.5公里以上的道路拥堵。近几年,在创建文明城市迎检测评中,城市交通环境明显改观、车辆运行井然有序,之后不文明的交通行为和交通违法纷纷上演,暴露出交警警力不足、交通参与者法制意识不强、交通管理工作落后等一系列问题。

三、萍城治堵攻略

城市私家车增长过快、公交车缺乏吸引力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直接原因。如果说,从限购私家车入手去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话,那么收效必然明显,但城市居民绝大多数人有购买汽车的能力和欲望,再加上农村也有潜在的购买力,中小城市不可能效仿一线、二线城市。因而,萍城不可全面采取限号、限购、限行的政策,需探究一套其它方面的治堵“组合拳”。

3.1完善道路基础设施,疏解老城区交通压力。老城区的主要干道是交通拥堵的多发地带,聚集大量的人流和车流,受地理条件和区域经济发展所限,老城区很难建设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的立交桥,还是以单一的平面混合交通为主。所以说,要利用老城改造的机会,合理使用土地资源,科学分布交通流,修通萍水北路、中环路等道路以及规划内的“断头路”,拓宽韶井桥涵洞,修建汪公潭铁路下、河面上桥梁,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要针对商城、公交西站、南站等拥堵点采取可行性措施。如公交西站、北站等场站迁至城乡结合部,分别在中环路周边选址,规划建设4个以上客运交通枢纽中心,分方向与上栗、莲花、芦溪、峡山口以远的道路客运形成接驳;为便于大宗货物的运输和装卸,一些批发市场、货运站要迁入中环路、国道周边;一些单位需打通出口,进出车辆形成对流,或是考虑规定时段准入与“禁左”,可缓解一些地段交通拥堵;对老城区一些特殊道路要科学设立单行线或是隔离栏杆,有条件的路段尽可能拓建港湾式公交站台;在中环路等城区主干道上设置快速公交(BRT)系统。

3.2科学规划配套设施,均衡新城区交通需求。吸引交通量的强度太小,主要是城区用地使用性质及布局形态所决定的。新城区规划应充分考虑交通需求和交通发展,要注重协调好土地利用与产业布局、居住配置的关系,加强城市规划功能的多样化,以此降低人们对交通的依赖,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尤其是要分散老城区商业网点和工作网点,建设多中心分散组团的城市结构,均衡新老城区工业、居住用地规划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方便市民就近工作、居住和生活,减少老城区交通需求总量。如市政府行政中心搬迁至新城区既可缓解老城区拥堵,又能增加新城区交通需求,是治堵的重要招数;金山角铁路涵洞桥是新老城区连接的交通瓶颈,可考虑拓宽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

3.3持续推进公交优先,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从国外看到国内,优先发展城市公交是治堵一张关键性的“牌”。经验表明,城市公交由于投资小、见效高、建设速度快,政府要相对减少新城区道路设施投入,避免投入不经济、道路资源与交通需求不匹配,转移部分资金支持公交硬件设施建设。以前,我市城市公交运力主要采用普通公共汽车,缺乏大运量、高品位的交通系统,因而刺激了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等私人交通的发展,导致公交分担率萎缩,城市交通结构严重失衡,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为了提高公交吸引力和舒适度,使广大民众愿意乘公交、更多乘公交。一要制定出台《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落实公交场站建设和路权优先,科学优化调整公交线网,加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力度,推进接驳换乘配套设施建设。对安源新区、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公交班线要加密趟次。二要研究建立公交信息化建设投资长效机制,完善公交智能化信息管理与服务体系。如建设公交3G视频、GPS智能调度指挥系统,以及掌上公交和电子路牌的推广运用。三要优化车型结构,配置高等次、高品位的公交车辆,推进节能环保型、新能源公交车及配套设施建设,新老城区多处兴建新能源公交车充电桩。四要提升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如推行等级服务管理、创建文明服务示范线等。五要制定出台《城市公交客运服务成本规制》,加大公交扶持力度,支持公交低票价运行,继续为70岁以上老年人、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伤残警察、离休老干部和盲人提供免收费乘车服务。

3.4重视交通需求管理,引导合理使用机动车。倡导大公交、大容量客运方式,以及引导性交通需求管理是未来萍城交通政策的发展导向。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的交通组织来看,总体上3个城市对于大型活动的组织思路是一致的,均是采用集约型公共运输方式,通过鼓励公交优先消化大型活动的交通需求,尽量控制其它机动车使用。如萍城今后举行演唱会、短期性的大型体育赛事等重大活动,以及一些单位的通勤班车和重大活动,可采用公交车集约型运输方式。通过多年来的观察,老城区拥堵地段不能设置停车场,使市民改变出行理念。尽管出租车是城市公交的补充,但不能过度发展,因它时常在老城区“扎堆”,往往是交通堵塞的制造者、受害者。摩托车更要严控,上牌数量须控制在上年度摩托车总数的5%以内,以期实现对市区摩托车实行限量上牌,达到减少、控制市内摩托车数量增长目的。近几年,南昌所有摩托车都已到报废年限,乡村摩托车又不能进城,开始进入无摩时代。

3.5加强交通安全管理,提升城区交通管控力。部分道路交通管理盲点多、路面管控警力不足、执法管理效率不高等管理性因素不容忽视。要运用科技创新,提高信息化交通管理水平,这也是缓解城区交通拥堵的一剂良药。一要加强电子警察管理。在拥堵点增加监控设备,对机动车实施实时监控,运用路口视频监控、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抓拍,严格查处机动车故意闯红灯、压双黄线、随意调头、不按指示方向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二要加强交警上路管理。组织人员经常性开展交通秩序集中整治活动,警力不够时可推行差别化管理,天气好要以逸待劳,雨雪冰雾天气要全员上线,针对秩序混乱、堵塞、事故多发的重要路口、路段和时段,加大对行人、非机动上路通行管理力度,提高应对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和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特别对摩托车和自行车闯红灯、行人翻越隔离栏杆、机动车乱停乱放要给予严厉处罚。

3.6倡导绿色出行理念,增强绿色出行意识。为大限度地减轻路面交通流量、减少碳排放、改善空气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和温室效应,营造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要注重发挥环保组织、学校、社区等组织的作用,建立绿色出行宣传教育基地和绿色出行志愿者阵营,深入持久地开展以绿色出行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绿色出行理念,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宣传方式,鼓励市民出行尽可能少开汽车,倡导集约使用道路资源和交通工具。比如说:每年的9月16日至22日与全国同步,组织开展“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政府领导要做好表率,带头乘坐公交车;应建设绿色出行体系,鼓励人们选择“公交车+步行”或自行车的出行方式,倡导买菜、购物等短距离出行选择步行或自行车,倡导接送孩子读书步行一段路;行政企事业单位应充分利用电视电话会议、网络办公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减轻交通压力。

四、结语

城市的形成与演变主要取决于交通,城市的发展又带动了交通,城市发展到今天,其交通拥堵不是一次造成的,要治疗或短期内解决交通拥堵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说,我们对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也不要抱任何一劳永逸的幻想,解决了目前的问题,可能会出新的问题,这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但是城市也正是在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毋庸置疑,萍城改善交通拥堵状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要解决好交通拥堵问题,需要跳出萍城交通看交通,在其它城市中寻找更多、更好的治堵方式。(作者:陈良球系萍乡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